名师教学设计
作为一名教职工,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,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。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?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名师教学设计,仅供参考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
名师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:
1、学习文言知识,了解历代的贤臣名相。
2、掌握本文论证的方法。
3、结合作者及时代背景,明确并深入理解“兴贤”的历史与现实意义。
教学重点:
文章论证方法和结构。
教学难点:
课后练习文段《上仁宗皇帝言事书》和相关的文化知识。
教学设想:
之前学生刚刚学习过王安石的《游褒禅山记》,对作者及其作品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,尤其是王安石做事上深思慎取的谨严精神更是值得学习。在此基础上,引领学生把握文章的基本结构和论证特点,理解任贤使能的意义。
一、导入:
嘉佑三年(1058)十月,正在提点江东刑狱任上的王安石,被调到中央出任三司度支判官的时候。为了挽救危机、振兴国家、巩固封建统治,他充分利用这次调动工作的空隙,把他从政以来的实践经验,和多年的理论思考,所形成的变法思想,加以总结归纳和整理,撰成了著名的《上仁宗皇帝言事书》,建议仁宗为国家的振兴,实行“变法”。两年后,王安石改任知制诰,又写了《上时政书》,重申前议。
1069年2月,宋神宗起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,开始变法。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有:均输法、青苗法、农田水利法、免役法(也称募役法)、市易法、免行法、方田均税法;将兵法、保甲法、保马法(保甲养马法)、设置军器监;还改革学校与科举制度,裁并州县等。在神宗主持下,新法基本上得到推行。1085年,哲宗即位,起用司马光为相,新法全被废除。王安石变法,使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'改变。
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他为后来的改革制造声势的文章:《兴贤》。
二、借助相关资料,了解历代名臣贤相:
(本教学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介绍历代名臣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包括写作素材)(可以有重点的选讲其中几个,不必面面俱到)
仲虺:商汤时期的著名大臣。他与伊尹并为商汤左、右相,辅佐商汤完成大业。
祭公谋父:一位贤明的政治家和思想家。在辅佐周穆王的过程中,祭公谋父提出了“以德治国”的政治主张。周穆王要攻打犬戎,祭公谋父劝说周穆王不应用武力征服别人,早晚会带来严重后果的。周穆王不听劝告,率兵攻打犬戎,尽管战争最后取胜,但周边的少数民族再也不称臣纳贡。
萧何:成也萧何败也萧何
萧何月下追韩信
曹参:继萧何后的汉代第二位相国。早年随汉高祖刘邦起兵
萧规曹随
寇恂:东汉名将,云台二十八将之一,寇恂明习经术,德行高尚。朝廷倚重,遐迩闻名;他一生戎马,奋其智勇,所得俸禄,却往往厚施亲友故旧和从征将士。
邓禹:东汉名将,云台二十八将之首,取河内以及之前的很多大的决策都出自邓禹,刘秀对邓禹非常赏识,邓禹给予光武帝最大的支持。
王嘉:西汉平陵人,以明经射策甲科为郎。哀帝宠幸董贤,欲封董贤为侯,王嘉反对,“往古以来,贵臣未尝有此,流闻四方,皆同怨之”,王嘉说“千人所指,无病而死”。哀帝怒将王嘉下狱。狱中绝食二十余日,呕血而死。
陈蕃:“物华天宝,龙光射牛斗之墟;人杰地灵,徐孺下陈蕃之榻。”
一天,其父的一位老朋友薛勤来看他,看到院里杂草丛生、秽物满地,就对陈蕃说:“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?”陈蕃当即回答:“大丈夫处世,当扫除天下,安事一室乎?”
李固:李固是东汉时代著名的忠正耿直的大臣,他坚决与梁冀一派腐朽势力作斗争。表现出来了极其坚贞、勇敢的斗争精神。
三、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句:
虽有之亦不兴国之福也治安之世有萧、曹、寇、邓之徒
其衰也,亦有三仁有贤而用之者,国之福也
不迩小人(闻名遐迩)
不责人以细过(求全责备)
(培养学生根据成语推断词义的方法)
四、分析文章结构:
之前学到的王安石的《游褒禅山记》,亦记游,亦说理,二者结合得紧密自然,既使抽象的道理生动、形象,又使具体的记事增加思想深度,显得布局灵活并又曲折多变。本文是一篇政论文,更为讲究结构的严密,可谓言简而意赅。本文是如何论证“兴贤”这一观点的?
1理清各段落基本内容:第一段提出“兴贤”的重要性,第二段论证“为什么(重要)”的道理,第三段指出应该怎样“兴贤”。
2分析各段之间的联系:第一段是提出问题,指出了任贤使能的重要性和迫切性,第二段列举商、周、两汉、魏晋以至唐朝兴盛衰亡的历史,第三段针对现实建议君王。
3找出其中的论证方法和语言特点:正反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,语言上有五个假设排比句式
正反对比论证:兴贤则昌(正面例证)反之则亡(反面例证)
举例论证:第二段作者列举了一些商、周、两汉、魏晋等各朝代的贤相作为例证,充分论证了兴贤的重要性。
假设排比句式:作者用了几个“不,则”这样的排比句式,建议君主广开言路,举贤授能,充分发挥贤能的作用。既深入的完成了对观点的阐释,又有着极强的语言气势。
4小节三段之间的论证关系:一二段之间论证间的关系,内容上完全相合,第一段为概括论说,第二段为具体举例,两端皆有对比论证和排比句式,第三段开头几句先承接上文点明借古喻今之意,再推开论述,可谓论述得十分谨严。
五、知识扩展:
阅读课后的相关链接《上仁宗皇帝言事书》,进一步理解王安石的改革思想。
讨论题:1分析文章中作者劝谏进言的表达技巧。
2分析作者在文章中阐述的主要观点。
六、布置作业:
1处理课后练习教材第三题和第四题。
(让学生通过第三题完成对文章中重要词语的掌握,通过第四题加强文言语感的训练。)
2运用正反对比论证和排比句式写一段论述性的文字,字数不限。
(让学生学以致用,将本文的论证特点应用于写作实践中。)
名师教学设计2【教学目标】
1.在反复的诵读中理解诗歌,体会迷娘思乡和追求美好世界的感情。
2.赏析诗歌采用复沓叠唱结构技巧的妙处。
【教学重点】
品读诗歌,领会诗歌的内涵,体会诗歌蕴涵的思想感情。
【教学难点】
1.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诗歌所表达思想感情的体会。
2.赏析诗歌采用复沓叠唱结构技巧的妙处。
【教学方法】
朗读法、讨论法、点拨法
【教学课时】
……此处隐藏33575个字……“游弋”。但相比较之下,觉得删去“游弋”更好。因为留下“划船”,语意更明确。(2)我宁愿把一天中最宝贵的光阴这样虚掷,我是富有的,虽然与金钱无关,因为我拥有阳光照耀的时辰以及夏令的日月,我挥霍着它们。
前面,主要是“虚掷”句与“我是富有的”之间缺乏联系,衔接不紧。如果在它们中间加上“即使这样”,在“我”后加上“也”,那就连贯多了,紧密多了。后面,主要有三个问题:一是“日”与“阳光”重复,二是一直讲“在上午”,何来的“月”?再说,最宝贵的光阴,恐怕也不包括“月”。三是“我可以挥霍时辰”,但似乎不可以挥霍日月。所以,宜于将原句改为“我拥有耀眼的阳光和宝贵的.时辰”。
(3)我的缪斯女神如果沉默了,她是情有可原的——森林已被砍伐,怎能希望鸟儿歌唱?
缪斯女神放在句首,表示两个分句主语相同,第二个主语可以省略。可是第二句用了主语“她”,并没有省略,用得不规范。所以,应当将“她”改为“也”。如果将“缪斯女神”移到“如果”之后,可以将“她”改为“那她也”。再说,破折号的用法也不正确,因为破折号似乎没有表因果的用法。所以,宜于将破折号改为“因为”,并在“情有可原的”后面加上分号。
(三)导读第三节。
1、南面两组齐读第三节。
2、第三节继续写湖的生态被破坏,它主要写了什么?对此,作者是什么态度?为什么?
(1)湖水被乱用。
(2)是非常愤怒的态度。
(3)因为作者认为湖水是圣洁的,不应成为自来水,不应成为工业用水,应高贵地存在于大自然中,存在于热爱自然者的灵魂深处。
3、能否将第三节与第二节末尾三句合并?为什么?
不仅能,而且必须。因为第二节末尾三句话,是讲林木被砍伐,与第三节讲湖水被乱用,同属于生态被破坏。合并之后,第二节更独立,讲湖的风景。第三节更完整,讲湖的生态。
4、找一找,第三节有没有需要修改的句子?
(1)这恶魔似的铁马,那震耳欲聋的喧嚣声已经传遍了全乡镇了。
“喧嚣声”可以传遍“全乡镇”,但“铁马”不能传遍“全乡镇”。也就是说,“铁马”与“全乡镇”不搭配。或者说,照应不周。可以改为铁马已经奔向全乡,喧嚣声已经传遍全镇。
(2)它已经用肮脏的工业脚步使湖水浑浊了,正是它,把瓦尔登湖岸上的树木和风景吞噬了。
“树木”属于“风景”中的植物,“风景”包括“树木”,二者属于属种关系,不能并列。可以将“树木”删去。如果要突出“树木”,可以改为“特别是树木”,放在“吞噬”的后面。如此说来,原句可改为“把瓦尔登湖岸上的风景吞噬了,特别是树木”。再者,两个“它”,都应该代“人”;因为用工业脚步使湖水浑浊的是“人”,吞噬“风景”,特别是吞噬“树木”的也是“人”。所以,宜于将两个“它”分别改为“他们”。
(四)导读第四节。
1、北面两组齐读第四节。
2、第四节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湖的活力的?面对顽强生存,作者感叹什么?面对蓬勃生长,作者有什么喜悦?
(1)湖顽强生存,树蓬勃生长。
(2)作者感叹湖没有永久不变的皱纹,感叹它永远年轻,感叹它充满活力和神秘。
(3)水漉漉的喜悦,内在的喜悦和创造者的喜悦。
3、对“水漉漉的喜悦,内在的喜悦和创造者的喜悦”如何理解。
林子拔地而起,蓬勃生长,带有灵性,所以说“水漉漉的”;林子自我修复,富有生命力,所以说是“内在的”;善于发现美的人看湖,一定会常看常新,所以说是“创造者的”。
4、下列句子有没有不妥之处?
(1)它仍然顽强地生存着,还是我青春时代所见的湖水——它虽然有那么多的涟漪,却并没有一条永久性的皱纹。
根据上下文,第一个“它”代“湖”,第二个“它”代“湖水”。前后指代不一。第一个“它”与“湖水”也不一致。所以,宜将“湖水”改为“湖”,将第二个“它”改为“湖水”,将破折号改为句号。
(2)仿佛二十多年来我并没有每天都和它在一起厮守一样。
“厮守”中已经含有“在一起”之意,所以,宜将“在一起”删去。
(3)这儿,去年冬天被砍伐了一片森林,而另一片林子已经拔地而起,在湖边蓬勃华丽地生长着。
“华丽”是“美丽而光彩”,用它修饰林子生长,不是很妥当,宜删去。另外,前边讲“去年冬天”,后边似乎应该将“而”改为“而现在”;这样,前后的意思才衔接更紧密。
(五)导读第五、六两节。
1、齐读第五、六两节。
2、第五、六两节是赞美瓦尔登湖的,或者说是湖的赞歌。第五节重点赞美湖的什么?第六节着重赞颂湖的什么?
毫无虚伪//洗净污秽
3、所引诗歌说的是什么意思?
湖的神圣、圣洁,是真实的,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。在瓦尔登湖容易接近上帝和天堂,也就是更容易接近神圣和圣洁。湖与观赏者之间是平等的,已经相互交融。湖深邃隐秘的深刻与纯洁的品格,已经融入我的思想之中。
4、第五、六两节能否对调?诗歌能否放到最后?
(1)不能对调。因为第五节是紧接第四节写林中湖泊,赞美湖的;而第六节已经到了湖岸,离湖远了。
(2)不能放到最后。因为诗歌是紧接第五节的内容,是直接观湖的感受。
5、这两节有没有不妥当的句子?
(1)其中毫无一丝一毫的虚伪。
“毫无”就是“丝毫没有”,而“丝毫”与“一丝一毫”在意思上有重复。所以,宜于将“毫无”改为“没有”。或者改为“毫无虚伪”,但从与前句协调来看,似乎前者更好。
(2)也已经可以洗净现代繁华大街上的污浊和引擎上的油腻了。
“已经”表示“事情完成或时间过去”,“可以”表示“事情可能或能够”。显然,二者之间存在矛盾。要么删去“已经”,要么删去“可以”。根据语境,宜于删去“已经”。
三、总结课文。
1、就层次而言,二、三两节是写湖的过去,四、五、六三节是湖的现状。
2、“神的一滴”“神”在哪里?
“神”在美丽,“神”在圣洁,“神”在活力。而在作者看来,瓦尔登湖是人工湖,那么,“神”在人工巧妙,“神”在人工智慧,“神”在人工伟大。所以,作为人,应当像湖那样,充溢圣洁,充满活力,创造美丽。
四、布置作业:
1、第二节中,“有些山凹中”前的逗号能否改为分号?为什么?
2、第二节第四行中的“水上”,能否改为“上面”?为什么?
3、第三节第二行“都没有了”后能否改用句号?为什么?
4、第四节中第三行“然而”前,能否改用分号?为什么?
5、阅读拙作《关于〈神的一滴〉的修改》。
【板书设计】:
神的一滴:湖——美丽、圣洁、活力
姿容:最美最有表情
风景:首次划船湖上漂浮
生态:树被滥伐水被乱用
活力:顽强生存蓬勃生长
赞歌:毫无虚伪洗净污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