语文教学设计

时间:2023-12-17 19:36:54
语文教学设计精选15篇

语文教学设计精选15篇

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,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,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。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?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学设计,仅供参考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

语文教学设计1

教学内容

13、小河与青草

拟2课时

累计

第95课时

第1课时

教学

目标

1、学会写本课9个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语。

2、了解课文内容,能正确、流利地朗读课文。

重点:学会写本课9个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语。

难点:了解课文内容,能正确、流利地朗读课文。

一、初读指导

1、自由读课文,要求:

(1)读准字音,不丢字、不加字。做到“五不”

(2)用“————”画出要求会写的字,用“~~~”画出会认的字。

(3)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。

二、检查自学情况。

1、出示生字词(预先写在小黑板上)

2、指名分节读课文。

三、指导写字。

1、认读生字:青、边、对、能、到、住、得、分、干。

(多音字)

2、指导写字。

青:上下结构。第四笔横较长,第五笔是竖。

对:左右结构,左窄短,右宽长,第二笔变为点。

3、学生描红仿写。

实施修改意见

天天练:我来露一手

感情背诵《怀素写字》第二小节

“青”是上下结构的字。

精搜彩集创信意息

精彩创意:

自由读课文,要求:

(1)读准字音,不丢字、不加字。

(2)用“————”画出要求会写的字,用“~~~”画出会认的字。

(3)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。

实施修改意见

作实业践设活计动

必做:1、听磁带三遍。

2、正确、流利地朗读课文。

3、生字加拼音四遍。

实施修改意见

教学札记

孩子们非常喜欢这篇童话故事,这篇文章优美的语言中所流露的那种相互帮助、相互扶持的爱,积极调动起学生的内心情感和语言参与的积极性。虽然课文篇幅篇长,但孩子们读得还只那么津津有味。尤其是小草和小河的对话,学生不知不觉中就采取了同桌合作的方式进行了分角色朗读,我想学生们读得那么好,兴致那么高,也和平时坚持不懈的“天天练”有很大的关系。

语文教学设计2

【教材分析】

《木兰辞》又叫《木兰诗》,选自宋朝的《乐府诗集》,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。课文记叙了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,表现的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,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。

【学情分析】

七年级的学生,对古诗文有了一定的的理解能力,一般学生可以借助课后注释和词典了解课文的大意。所以,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熟读成诵是本课的重点。

【设计理念】

打破传统的“串讲”式古诗教学模式,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,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。

【教学目标】

一、知识教学点

1、了解“乐府”的有关知识。

2、体会文章作者对木兰爱国精神的赞美。

3、学习本文排比、对偶、比喻等修辞手法。

二、能力训练点

1、分析木兰这个人物形象,根据上下文揣摩人物心理。

2、体会文章的详略的安排,积累文言词语,力争熟读成诵。

三、德育渗透点

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。学习古代劳动人民保家卫国的热情。

四、美育渗透点

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刚健清新、气势雄浑的诗意美以及云鬓黄花少女花木兰女扮男装,代父从军,驰骋沙场,功勋卓著的女性美、情感美和人格美。

【教学重点】

讲析木兰的形象为什么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喜爱,以致家喻户晓?这一点主要通过讲清木兰替父从军的“孝”和保家卫国的“忠”(爱国)两种精神让学生领会。

【教学难点】

本文的材料安排为何有详有略。这一点要通过组织学生讨论本文的中心来解决。

【学法引导】

本诗诗韵婉转,琅琅上口,学生易记易背,课前要求学生先背诵,可以采用以下三步法:

①利用课文注释,借助工具书,粗读课文,了解大意;

②分段细读,抓住叙事诗的特点,概括故事大意,明确人物、事件(起因、经过、结果);③再读成诵,抓住诗中对木兰的心理、动作等描写的诗句,分析木兰的形象,进而正确把握诗的主题。

【教学课时】

2课时。

【教学准备】

课文录音磁带,学生将重点词语、句子制成知识卡片、课堂交流。

【教学过程】

一、创设情境——走近木兰

她,一个云鬓花黄的青春美少女;她,一名金戈铁马的沙场勇士;她,一位代父从军的巾帼英雄。她是谁?(花木兰)对,现在,让我们一起走进《木兰诗》,去认识这位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。

(设计意图:良好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先声夺人,而且能有效地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,为新课的展开预设良好的教学气氛。一千多年来,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,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。所以,导入时我从不同侧面概括木兰的特点,以猜一猜的形式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《木兰诗》)

二、初读感知——了解木兰

1、轻松听一听:

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课文,听准字音,听清节奏,圈点勾画生字词。

(设计意图:语文课堂离不开琅琅书声。“读”既是最根本的教学方法,也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。在这个学习板块中,老师以身示范,抑扬顿挫、富有感染力的诵读给学生带来的震撼以及营造出来的氛围,让学生迅速进入美的意境中。这就是以诵读来蕴情、造势、营造氛围,引领学生快速进入文本。此外,老师提出了听读要求,让学生圈点勾画生字词,为整体感知扫除障碍。)

2、大胆读一读:

下面,请大家像老师这样正确、流畅、放声地自由朗读课文。(在同学们自由朗读时,老师把同学们读错的生字词标注在黑板上,集体纠错。)来,哪位同学大胆地站起来读一读全文?

(设计意图:老师在朗读要求中提到:正确、流畅地朗读,通过找学生单独读这个环节,可以检验学习目标是否真正地得以落实。)

三、细读品析——感受木兰

1、勇敢试一试:同学们,要想把课文读的更顺畅,更明白,我们还得掌握一些字词句的含义,请大家四人一小组,边读边口译课文,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,弄懂字词 ……此处隐藏21381个字……p>

爱在延伸……)

学生读,师随机问:你看出这些题目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命题的吗?

5、我们再来确定写作的人称和顺序。一般的看图写话,我们都以第三人称的角度来写。这里你觉得还可以用其他人称吗?(还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其中的巡警,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去写,一定会很有趣。)你打算按照怎样的顺序?(事情发展结果置前)

6、好的,现在我们来对照一下本次习作的要求,相信同学们都能朝这个要求去努力。

(1)书面整洁,用词准确,语句通顺。

(2)想象合乎情理,叙述具体,感情真实。

(3)适当的细节描写(环境心理语言行动神态)

7、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吗?如果没什么问题的话,现在可以动笔写作了。

五、学生习作

教师巡视指导,下课。

语文教学设计15

教学目标:

1.理解课文内容,体会边防战士在艰苦的条件下热爱海岛、热爱祖国的情感

2、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关系。

3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
教学重点:

1、了解边防战士爱祖国海岛的独特方式,体会战士爱海岛、爱祖国的情感。

2、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的关系。

难点:理解战士小高最后说的那段话的含义,感受战士们对海岛的热爱,对祖国的热爱。

教学准备:课前阅读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关系的资料

教学过程:

一、情境导入

1、出示语段,要求学生自由朗读:

小瓜果然结了不少,水灵灵的,真惹人喜爱。谁料一阵暴雨过后,巨浪扑上了小岛,把小瓜一个个打掉了。后来一检查,只有种在大石头后边的一棵瓜秧上,还残存着一个小瓜。

2、指名若干学生分别朗读语段,教师简单评价朗读的投入程度,相机提问学生:

A、“残存”是什么意思?

B、有哪些词语可以在这里替换“残存”?

C、通过“残存”,在你的眼前展现了一幅怎样的情景?

3、揭示课题。

教师:读了这个语段,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?

(教师选择课文能够解答的问题进行板书。)

教师:(板书:彩色的翅膀)同学们提的问题很有水平啊!请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:一个残存的小瓜和“彩色的翅膀”之间有什么联系?请同学们打开课本,认真读读《彩色的翅膀》这篇课文,不但要把课文读通顺,而且把刚才我们的提问整理一下,看看课文可以解决哪一些问题,把相关的语句画下来。

二、建构“海岛”意象

1、根据板书,指名汇报读后所得,引导学生用读书的方式来回答提问,要求把相关语句读正确、读流利,读得有感情。

2、引导学生建构“宝石岛”的意象。

教师:课文中的“宝石岛”是一个怎样的海岛?你能够从课文的字里行间仔细找找答案吗?

3、学生自由朗读课文,教师作巡视帮助。

4、指名汇报读后收获。

学生可能汇报的要点:

海岛离陆地远。

海岛面积小。

海岛的自然环境相当恶劣,连昆虫都没有。

岛上除了一群可爱的战士,好像没有其他什么人了。

(在指名学生进行汇报的时候,教师需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进行感情朗读,尽量不要作过多的分析和说教。)

重点指导下列句子的朗读:

两年前,战士们来到宝石岛上,建立起这个新的阵地。他们在岩石下、小路旁,垒出一块块“海岛田”,把从家乡带来的蔬菜种子,连同自己建岛爱岛的深情一起播种下去。

(教师引导语参考:荒芜的海岛开始显现绿色的生机,寂寞的海岛终于迎来了可爱的子弟兵!战士们笑了,小岛也笑了!)

瓜苗出土了,瓜秧拖蔓了,还开了一朵朵小黄花。可是到了收获季节,竟连一个小瓜也没结。有些战士灰心了,撅着嘴巴,说:“西瓜嫌我们的岛艰苦,不愿在这里安家。”

(教师引导语参考:海水是咸涩的,土地是贫瘠的,没有和风细雨,多的是风急浪高,西瓜啊西瓜,确实难为了你,但是,我们实在是不甘心啊!)

岛远离大陆,没有蜜蜂,也没有别的昆虫。

小瓜果然结了不少,水灵灵的,真惹人喜爱。谁料一阵暴雨过后,巨浪扑上了小海岛,把小瓜一个个打掉了。后来一检查,只有种在大石头后边的一颗瓜秧上,还残存着一个小瓜。

三、海岛“尝瓜会”

1、找到课文第九自然段描写“尝瓜会”的句子,一边读,一边思考,观察通讯站站长如果问大家:在我们的宝石岛上,这是一个来之不易的大西瓜,今天,我们应该把第一块西瓜送给谁尝呢?为什么?

2、学生自由发表意见,教师归纳总结──雷达兵。

师:是啊,如果没有雷达兵头脑里那些农业知识,恐怕宝石岛上的战士们吃不上自己种的大西瓜了!我们应该让雷达兵在吃第一口大西瓜之前,先向我们介绍一下他找到答案的过程,你们说好不好?那么,他可能会怎么介绍呢?请你展开丰富的联想,写一段雷达兵的“战功”介绍吧!

3、课内小练笔。教师巡视、指导,相机组织学生交流表演。

四、结识战士“小高”

教师:小高是宝石岛观观察通讯站的信号兵,是他陪着“我”来到宝石岛的。这个小战士很有意思,请同学们把课文中描写小高的一些词句画出来,多读读;说说你觉得这个小战士的身上有些什么特点。

1、学生自由朗读课文,可以同桌或者小组之间相互讨论。

2、指名学生汇报对战士“小高”的印象。

重点指导下列句子的朗读:

小高在码头上有说有笑,这时候不吭声了,紧闭着嘴唇,两眼直发楞。他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,怀里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。

教师引导语参考:一边是一个大提包,一边是一只纸箱子,同学们,这两样东西,你能够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吗?──装的东西不同,和小高的距离不同,小高对他们的重视程度不同……读读这个句子吧,好一个可爱的小高啊!)

小高点点头告诉我,晚饭以前,他已经把纸箱里的小昆虫全放了。他笑嘻嘻地说:“我就不相信,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,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。”

五、认识升华

1、用一两句话说说,这是一个怎样的海岛,海岛上有一群怎样的战士。

2、指名学生汇报后教师提问: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?

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问题:

战士们为什么要到这样一个人迹罕至的小岛上生活呢?

战士们守着这样一个环境恶劣的小岛,有什么意义吗?

教师:同学们问得真好,这些问题,也是老师一直在思考的。让我们再来关注这样两个问题:

第一:这个小岛,可能位于祖国的那些方位?

第二:如果这个小岛上没有战士驻守,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?

3、学生发言后,播放《说句心里话》结束课文教学。

六、布置作业

1.摘录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。

2.给宝石岛的战士写一封信

《语文教学设计精选15篇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